《晚夏殷商八百年》内容简介
本书是历史学者李琳之「早中国时代三部曲」的收官之作,聚焦公元前1800年至前1046年,系统还原晚夏至商末的历史场景。全书以考古学成果与甲骨文、金文研究成果为基石,结合文献考辨,呈现三大核心内容:

​时空框架重构

修正《史记》等文献讹误23处,校准商代「九世之乱」时间轴,精准定位郑州商城、偃师商城等遗址的地理坐标(误差≤0.5经纬度)。
提出「古国→王国」转型理论,通过二里头青铜礼器三维建模,揭示夏商权力符号体系的演变逻辑。
​文明进程解析

经济网络:内嵌交互地图展示商代贝币流通路线与铜矿运输网络,印证「青铜之路」的跨区域贸易特征。
全球视野:将殷商置于世界青铜文明体系,对比西亚、中亚文明影响,解析华夏文明延续的独特性。
​叙事创新

打破传统专题论述模式,按夏商诸王即位顺序展开叙事,嵌入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多维度分析。
新增「甲骨文AR释读」功能,扫码可触发商王世系动态图谱与青铜器铭文解读。
学术价值:开创「考古+文献+科技」三维研究范式,被中国社会科学网评为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大众化传播典范」。

作者介绍
李琳之

​学术定位:山西大学三晋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特聘教授,中国上古史体系重构先锋学者。

​研究体系:

构建「早中国时代三部曲」:

《前中国时代》(公元前4000-前2300年)
《元中国时代》(公元前2300-前1800年)
《晚夏殷商八百年》(公元前1800-前1046年)
三部著作串联黄帝至商周历史脉络,被商务印书馆列入「历史好书60种」。
​方法论创新:

首创「遗址链分析法」,通过实地考察全国30余处夏商遗址,验证文献与考古的时空对应关系。
在《晚夏殷商八百年》中运用1089条注释,综合84种古籍与400余份考古报告,实现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平衡。
​社会影响:

著作入选「长安街读书会干部书单」「中国出版集团月度好书」等榜单,被中央党校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用作文明探源案例教材。
提出「全球青铜文明互动说」,为解释华夏文明延续性提供新视角,相关论点被大英博物馆2023年特展引用

	晚夏殷商八百年封面预览-含商王世系动态图谱与青铜礼器三维模型

一、考古与文献互证
​时空框架重构
基于李琳之”早中国三部曲”体系,本书聚焦公元前1800-前1046年,采用考古+文献双轨互证法:

修正《史记》等文献讹误23处,如商代”九世之乱”时间轴校准
定位郑州商城、偃师商城等遗址地理坐标,误差率≤0.5经纬度
新增「甲骨文AR释读」功能,扫码可触发商王世系动态图谱
​文明进程可视化

​古国→王国转型:通过二里头遗址青铜礼器三维建模,还原夏商权力符号体系
​经济网络重建:PDF内嵌交互地图,展示商代贝币流通路线与铜矿运输网络
​设备适配优化:支持墨水屏「简牍模式」,夜间自动切换「青铜绿/甲骨黄」色温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