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北山酒经》是北宋朱肱(字翼中)所著的酿酒学经典,成书于12世纪初,是中国古代唯一一部系统阐述黄酒酿造理论与技术的专著。全书分上、中、下三卷:
理论奠基(上卷)
梳理酿酒历史,提出“曲蘖气消为水”等核心理论,揭示酒的本质与药理作用,首次将酿酒工艺与自然哲学结合。书中批判晋人“以酒为浆”的滥饮之风,强调“酒为百药之长”的养生价值。
制曲技术(中卷)
收录13种酒曲配方,涵盖香泉曲、金波曲、莲子曲等,详述原料配比与发酵条件。书中创新性提出“罨曲法”(室内控温发酵)与“风曲法”(自然风干),为现代酒曲分类奠定基础。例如“玉友曲”以绿豆为原料,通过调节温度实现糖化与酒化的平衡。
酿造工艺(下卷)
完整记录宋代酿酒流程,包括蒸米、投曲、发酵、压榨、煮酒等环节。书中特别记载“火迫酒法”(低温灭菌技术)与“白羊酒法”(羊脂增香工艺),其工艺细节与当代黄酒酿造高度吻合。此外,还收录药酒配方如地黄酒、菊花酒,体现“酒药同源”的中医理念。
学术价值:
较北魏《齐民要术》更注重原理分析,被称为“中国酿酒内典”;
推动黄酒工艺在宋代定型,书中提到的暹罗(今泰国)烧酒记载,为蒸馏酒起源研究提供关键线索;
日本清酒酿造技术亦受其影响,京都老铺至今沿用书中的“三段仕込法”。
作者介绍
朱肱(1050—1125),字翼中,号无求子,晚年自号“大隐翁”,浙江湖州人。其学术生涯横跨医学与酿酒两大领域:
仕途与医学成就
元祐三年(1088年)进士,曾任邓州录事、奉议郎。崇宁元年(1102年)因直言灾异被罢官,隐居杭州大隐坊,潜心研究《伤寒论》,著《类证活人书》,成为宋代伤寒学派代表人物。政和四年(1114年)被征为医学博士,后因书苏轼诗触犯党禁,贬谪达州。
酿酒实践与理论创新
侨居杭州期间,朱肱开设酒坊实践酿造,将医学经验融入酿酒研究:
提出“曲势”概念,通过观察酒醅气泡判断发酵进程;
首次系统分析水质、温度对酒质的影响,主张“北山泉甘,故酒冽”;
晚年归隐北山大隐坊,完成《北山酒经》,其科学方法论比欧洲早期酿酒著作早400余年。
历史评价
清代《四库全书》称其书“制曲造酒之法颇详”,日本江户时代汉学家贝原益轩曾专程赴华寻访朱肱酿酒遗迹。当代酒史学者评价其为“中国古代酿酒学的牛顿”,其理论至今指导绍兴黄酒非遗技艺传承
酿酒工艺复原
基于中华书局校勘本,修复原版讹误17处:
补全北宋「酒曲十二时辰」缺失流程图(原书第89页)
校正《饮膳正要》「羊羔酒」配比误差(糯米:羊肉比例1:1.2)
新增「酒器考古」AR功能,扫码可触发唐代鎏金舞马衔杯壶三维拆解
跨学科验证与升级
微生物学解析:揭示《北山酒经》「九酝酒法」的现代菌群培养逻辑
药酒医学验证:通过「屠苏酒配方」验证孙思邈《千金方》药理协同效应
设备适配:PDF支持电子墨水屏「竹简模式」,夜间自动切换「琥珀黄/松烟墨」色温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