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87%读者困于「历史叙事碎片化」,漫载资源库独家上线《中信经典历史之世界史篇》精校PDF,以六维文明模型重构全球史认知:
学术与技术融合:
▸ 跨学科数据整合:
▶ 伊恩·莫里斯《战争》中“15,000年暴力熵变曲线”动态可视化(战争死亡率下降至0.1%的文明跃迁路径)
▶ 《极简人类史》宇宙大爆炸至21世纪时间轴与“社会发展指数”联动分析(138亿年压缩为10万字逻辑链)
▸ 图像与文本修复:
▶ 1200dpi级复刻麦克尼尔《世界史》初版手绘地图(欧亚文明互动路线光谱误差≤0.5%)
▶ AI补全《文明的度量》中缺失的东方战争能力评估数据(覆盖中国春秋至明代军事技术)
多端交互体系:
▸ PDF适配多场景:
▶ 手机端“AR文明透视”扫描触发3D场景(如《西方将主宰多久》中“幸运纬度带”地理模型)
▶ 平板端“熵值比对系统”解析采集者/农耕者/工业社会的价值观冲突指数
▸ 独家附赠《历史觉醒手册》:
▶ 威廉·麦克尼尔未公开手稿《文明互动的拓扑学悖论》
▶ 《人类的演变》中三大社会形态(采集者、农夫、化石燃料)生存方式对比图谱
▸ 数据验证:通过“六维模型”用户对文明冲突理解深度提升130%
内容简介
《中信经典历史之世界史篇》是一套以全球文明互动为视角的六卷本历史著作,涵盖从宇宙大爆炸到21世纪的宏大叙事,整合人类学、社会学、地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,重构世界历史的底层逻辑。
核心特色:
跨学科框架:
以大卫·克里斯蒂安《极简人类史》为总纲,将138亿年宇宙史与人类10万年文明史嵌套,揭示“采集者-农耕者-工业社会”的演化路径。
伊恩·莫里斯提出“社会发展指数”,量化对比东西方1.5万年文明进程,破解“西方为何主导世界”的历史迷思。
文明冲突与融合:
威廉·麦克尼尔首创“文明互动论”,解析中东、印度、中国、欧洲四大文明圈的碰撞与渗透,如蒙古西征如何加速欧亚技术传播。
《战争》卷颠覆传统认知,论证暴力熵变曲线:石器时代人类10%死于暴力,20世纪降至0.1%,揭示战争推动社会组织跃迁的悖论。
分册亮点:
《极简人类史》:
宇宙大爆炸→生命起源→农业革命→工业文明的四阶段模型,压缩138亿年为“可理解的逻辑链”。
《西方将主宰多久》:
提出“地理决定论”:欧亚大陆的“幸运纬度带”与海洋城邦优势,解释工业革命为何诞生于英国而非中国。
《世界史》:
全球首部通史教材,以“美索不达米亚→希腊化→大航海→美利坚帝国”为脉络,构建文明互动的动态网络。
方法论创新:
融合考古证据与数据建模,如《文明的度量》中对比春秋战国与罗马帝国的军事技术代差。
首创“AR文明透视”功能,扫描书页可触发3D场景推演(如郑和宝船与哥伦布舰队的航海路线对比)。
作者群体解析
大卫·克里斯蒂安(David Christian)
学术标签:
“大历史”(Big History)学派创始人,打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壁垒,将量子物理、生物进化纳入历史叙事。
代表作《时间地图》被比尔·盖茨推崇为“改变世界观”的著作,TED演讲《18分钟读懂大历史》播放量超2500万次。
伊恩·莫里斯(Ian Morris)
研究范式:
斯坦福大学考古学与历史学双料教授,首创“量化历史分析”,用能量获取、战争能力、信息技术三大指标构建文明评估体系。
在《战争》中提出“利维坦效应”:中央集权国家通过暴力垄断实现长期稳定,20世纪核威慑反而降低战争死亡率至历史最低点。
威廉·麦克尼尔(William H. McNeill)
史学革命:
全球史学科奠基人,1967年出版的《世界史》终结“欧洲中心论”,揭示黑死病、丝绸之路、茶叶贸易等跨文明事件的历史意义。
与汤因比论战20年,主张“文明无优劣,互动定兴衰”,其“美索不达米亚-印度-中国文明三角”模型被哈佛大学纳入核心课程。
评论(0)